塑造具產業特色的課程模組
推動「主題式總整課群」共7學系參與,累計開設33門課,修課人次3,120人,修課學生實作成果卓越,獲有32項校內外實作獎項,含電子系入圍U-start與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互動系獲2024台灣數位媒體設計獎金獎與佳作等。與台積電共構「半導體產業系列學程」,規劃四大學程類別,課程特色規劃有台積電經理級主管及設備商共授的核心課程,並送至台積電NTC新人訓練中心學習。產業學程計33學分以上,四門特色核心課程合計569人次修讀。另本校「技優領航專班」於第47屆國際技能競賽為我國榮獲1金4優勝佳績,並在第53屆全國技能競賽取得6名國手、5名副國手,創下最佳成績。此外,五專「智慧自動化工程科」展現技職向下扎根,於多項競賽中表現優異,獲2024國科會資安競賽亞軍、2024台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青年亞軍等。
鞏固實務技能的學習機制
遴聘業界專家入班教學,每年逾120門課程,計合作210間企業、220位業界專家,並導入「共同評分機制」,業師參與出題評比率達67.3%。學生回饋「有助提升專業技能實務應用」由4.1分提升至4.5分,顯示共授有效增實務知能。同時邀請國外學者,如美國工程院院士暨賓州大學榮譽教授特羅萊爾-麥金斯崔(Susan Trolier-McKinstry),講授陶瓷材料課程並開展聯合研究,加強國際實務教研能量。此外,結合GOLF學用接軌聯盟,協同企業及學校提升教師製課能力,由微星科技、緯創資通等企業提供案例並共同協作15件產業個案教材,接軌產業實務知能。
GOLF學用接軌聯盟企業提供案例並共同協作15件產業個案教材表
序 | 企業 | 產出課程(含產業個案) | 媒合系所 | 課程 |
1 | 力成科技 | 半導體產業概論學程 | 材資系 | 半導體製程 |
2 | 仁寶電腦 | 仁寶學程 | 互動系 | 設計實作 |
3 | 友達光電 | 顯示器智慧創新應用學程 | 光電系 | 平面顯示器概論 |
4 | 友達光電 | 顯示器產業未來趨勢學程 | 光電系 | 平面顯示器概論 |
5 | 友達光電 | 工程(技師)學程 | 光電系 | 顯示科技原理與實務 |
6 | 友達光電 | 研發學程 | 光電系 | 顯示科技原理與實務 |
7 | 晶元光電 | 實習入門學程 | 光電系 | 顯示科技原理與實務 |
8 | 勤業眾信 | 會計通識學程 | 工管系 | 生產管理 |
9 | 微星科技 | 人力資源先修學程 | 工管系 | 生產管理 |
10 | 鈦坦科技 | Scrum敏捷進階學程 | 工管系 | 生產管理 |
11 | 鈦坦科技 | Scrum敏捷入門學程 | 工管系 | 生產管理 |
12 | 緯創資通 | EE學程 | 資財系 | 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商業應用 |
13 | 緯創資通 | AI學程 | 資財系 | 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商業應用 |
14 | 緯創資通 | 專利小學堂學程 | 資財系 | 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商業應用 |
15 | 緯創資通 | AI 100問學程 | 資財系 | 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商業應用 |
擴展教學混成化及開放化
與臺北聯大夥伴學校(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共構及推廣MOOCs,本期將MOOCs由單主題課程已轉向為系列課程發展,推廣面向以國內導向國際之教學品牌為主。共集結臺北聯大系統8位教師及業師共構「創業狂想曲」MOOCs(分為序章-我的新創時代、貳章-創新創業面面觀、參章-創業營運經驗薪火相傳等3門課程),修習人數計有7,738人,完課率達57.97%,(計4,486人),高於MOOCs平均標準10%。同時本校將「序章」及「貳章」組成校院級線上學分課程,並納為「創業家精神」微學程核心課程。另外於英國FutureLearn平臺發佈AI跨域應用(與臺北聯大共構)、健康物聯網(與北醫共構)世紀之光-雷射、永續建築節能發展(與臺北聯大、慈濟大學組成SDGs概念&應用系列課程)及質量擴散與傳遞等全英語MOOCs。計有5,019名國外學習者修習,完課率達18.31%(計919人),高於MOOCs平均標準10%。
因應生成式AI趨勢,辦理5場系列工作坊吸引各校865位老師共學增能,並推出「生成式AI導入教學」獎勵計畫, 計有35位教師以ChatGPT為主軸,搭配Dell.E 2、Toko、Gamma、Conker等29項GAI資源,發展高互動的複合式教學設計,其中超過九成的修課學生,認同生成式AI工具讓他們「提高自主學習的意願」、「更願意探索學科知識」、「有效提升課程學習效果」。案例:電機工程系老師張致遠將生成式AI融入「數位訊號處理」課程,與學生共同發掘正確應用生成式AI且高效的方式,而非僅僅將其視為「能回答問題的google」。他鼓勵學生使用各式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Freepix、Copilot等,並結合課堂討論與實踐,彙整學生的使用方法與經驗,整理出班級的「生成式AI使用教戰守則」;並藉以進一步激發學生運用多元工具,為自己量身打造學習教材與課後筆記。例如在期末作業,學生利用生成式AI工具製作「複習懶人包」,作為未來協助自己高效複習的「客製化個人家教老師」;此外,還有學生展現創意,運用AI生成一首「Z轉換之歌」,將琅琅上口的有聲教材納入自己的複習懶人包,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之一。
推動種子師資培訓,領航技職創創進路
推動創新創業希望園丁種子教師海外培訓計畫,選送5名教師參與哈佛商學院線上課程培訓、10名前往美國柏克萊大學進行新創加速營培訓。培訓後進行經驗分享及規劃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擴充優化本校創新創業課程專區,同時融入教學。同時於暑期辦理創創校園交流巴士,由創創希望園丁號召本校對創業教育有興趣教師進行校外參訪,邀請夥伴學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一同前往國內創新創業教育優質學府跨校交流,借鑑夥伴學校推動之經驗優化本校創業能量。112年度7月前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113年度5月前往靜宜大學、逢甲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更加入校友企業參訪(吉輔企業/自動化所校友),進行跨校創業教育推動經驗成果交流座談及建立合作機制,累計77人次教職員參與交流。
希望園丁培訓後進行經驗分享,辦理種子師資培訓營,並邀請具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經驗之專家學者進行主題演講,以教學論壇形式開放予全國大專院校教職員參與,培育全國創新創業種子教師。112年度3月邀請本校電子系鍾明桉老師分享體驗式學習法培訓經驗及創業競賽帶隊經驗,9月以交流論壇模式邀請志聖工業、陽明交大陳碩漢老師及本校希望園丁工管系尹秦清老師、建築系陳盈棻老師、文發系陳涵秀老師分享AI教學及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經驗。113年1月則邀請112年度創創巴士夥伴學校成員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黃章文副主任及本校希望園丁化工系方旭偉老師及資工系張世豪老師分享創業人才培育、海外培訓經驗及生醫材料商品化經驗。113年10月以線上論壇模式辦理,由車輛系-王謹誠老師、文發系吳欣怡老師、工設系郭若妤老師分享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相關主題。
優質國際學校的擴點合作
112-113年與全球四大洲歐美日澳21個國家63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至113年已與57國435個盟校簽訂國際合作協議,並與7國18校簽訂雙聯合約,累計參與雙聯學生達317人,本校積極培育具國際競爭優勢的人才,疫情後境外生人數逐步成長,出國與來校交換生679人,境外學位生1,015人已趨近疫情前。合作案例包括:113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與我校在今年六月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並於7月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校長Chancellor Pradeep K. Khosla、Ms. Whitney Egan健康科學研究部執行長與Ms. Courtney Giordano國際發展處處長一行三人至本校拜訪王校長及國際事務處,討論未來兩校簽訂雙邊研究計畫—Joint Research等計畫,未來增加各學院國際化之教學研究環境;法國里爾大學副校長Ni Toulouse 及國際處健康與運動組主任Angeline Nova來訪討論有關交換學生、合作領域、PBL工作坊等議題。113年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締盟深化越南盟校,進行雙方擴大及深度合作,並與胡志明市百科大學(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CMUT)、胡志明市科技與教育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ical Education, Ho Chi Minh City)簽訂合作協議,本校亦拜訪胡志明市越南國家大學(VNUHCM)、胡志明市醫藥大學(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文朗大學(Van Lang University),深化越南學校合作。
積極擴展雙聯學制,18項雙聯學制包括學碩士、雙碩士與雙博士等,累計參與雙聯學生達317人。包含泰國皇太后大學和德國波茲坦應用科技大學的碩士雙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和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學碩雙聯,另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有五學院有學士、雙碩雙聯的合作。
跨國跨域整合的聯合研究模式
為培育跨領域、多元及具包容性的科技研發人才,推廣與國內外學術單位及醫療院所合作,鼓勵不同領域、不同面向的團隊組織共同提出研究計畫,透過與國內學校(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國外學校(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與機構(如公私立醫院:馬偕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萬芳醫院等)共同簽訂合作協議進行聯合研究計畫,訂定各項學術合作專題研究計畫作業要點,以提升本校學術國際能見度、加深並雙向提高學術研究水準。113年合作夥伴達23所,合作計畫達60件,跨國際合作占比提高至將近5成;合作主題聚焦光電通訊、化學材料、環境能源、生技醫材、AI智能運用等,雙方挹注經費合作產出SCI論文。目前本校與臺北聯合大學的合作主題多聚焦於「光電通訊、材料工程、環境能源、生技醫材、化學、醫學臨床應用」之拓展;與國際地區方面的合作主題則著重於「通訊、人工智慧、化學結構、電池」之開發;與醫院方面的合作主題多聚焦於「AI運用(智慧醫療)、臨床應用、生技醫材產學、臨床為導向之學術研究、醫院管理、醫學人文」之研發,並委由各領域專長教師負責技術研究,以供醫師進行臨床測試。透過雙方挹注經費及研究專長互補,規範合作經費及成果產出,雙邊共同投入金額亦逐年增高。
為促進本校教師及學生增進與國際學研機構合作,鼓勵教師遴選學生出國研修、邀請國際學者來臺共同研究並發表頂尖期刊論文之雙邊學術合作研究,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際合作研究補助作業要點為準則,獎勵教師與QS前300國外學校學者共同研究。近兩年合作包括澳洲昆士蘭大學、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美國辛辛納提大學、日本九州大學等,計11件國際合作補助案,歷年累積與10個國家、18所學校及1個政府機構共同執行國際合作研究。
拓展大學永續影響力的校務永續治理策略
建置「臺北科大永續專區」,完整揭露本校校務治理、教研發展、綠色校園與社會實踐等永續發展策略及成效,以增加本校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性。並建置「永續相關課程與活動填報系統」,使資料蒐集系統化提升行政效率。本校參考GRI、SASB及STARS等指標為架構,出版2022年與2023年永續報告書,揭露本校於永續發展願景下,校務ESG的推動經營成效與社會影響貢獻,作為學校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及自我檢視精進之工具。本校委託獨立第三方驗證機構法國標協集團-艾法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根據AA1000 V3保證標準,以及2018年附錄的第一應用類型(Type 1)中度保證等級對報告書進行查證,增加可信度。為擴大永續影響力,本校連續兩年參與「臺灣企業永續獎」榮獲「臺灣永續大學績優獎」,以及大學永續報告書獎「金級」;並參與遠見USR獎,榮獲「大學永續報告楷模獎」,本校USR計畫「鶯歌陶瓷培力‧科技驅動創生」榮獲「在地共融組楷模獎」。另參與北聯大「創新.永續實踐大賽」,於2023年本校1組團隊榮獲「最佳研究獎」,2024年更榮獲1銀3銅殊榮,展現出本校研究實力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