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以教學創新精進、善盡社會責任、產學合作鏈結、提升高教公共性、推動校務研究及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為主軸,培育新世代優質人才為目標,「技職躍進、海洋永續」為核心,經由第一階段(112-113年度)執行後,顯示本校在高教深耕計畫之支持下,教學品質與創新等策略皆已反映在學習成效上。本計畫推動亮點簡述如下:
一、教學創新精進-數位創新跨域學習:積極導入數位教材及遠距學習,建置跨領域學習平台,打造優質學習環境,開拓學生的多元視野。持續革新課程內容,並透過數位教材與多元評量方式,激發自主學習動力,落實學用合一,具體成效包括課程滿意度提升至90%以上,並顯現學習表現的提升。此外,透過教師研習活動,如AI講座及ODF研習等,大幅提升教師的數位教學能力,有助於教學方法的精進。
二、善盡社會責任-永續海洋在地鏈結:學校推動永續海洋教育,學生參與生態保育、港口巡禮等活動,提升了環境保護意識。透過社子島生態導覽及在地社區參與,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地方生態的理解。數據顯示,參與活動的學生對海洋環境認知提升達85%,並吸引了多達150名社區成員參與相關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加強學校與在地社區的聯結,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產學合作鏈結-聚焦產業三創校園:在產學合作方面,學校聚焦於產業需求,與地方企業和產業聯結,設置實習機會及專業培訓課程,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校透過產學合作創造實際工作機會,超過200名學生參與實習計畫,並有70%的學生在實習企業獲得留任。通過這些措施,學校成功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實務應用,達成產學合作的長期成效。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因材扶助自信學習:學校針對經濟不利及文化弱勢學生提供多元輔導與資助機制,包括學習輔導、經濟支持及文化認同活動,顯著減少了學業流失率。學校推動的原住民文化計畫,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數據顯示,受輔導學生的學業表現提升率達30%,並有85%的學生表達對學校資源的高度滿意度,展現出高教公共性的具體成效。
五、推動校務研究-智慧平台資訊整合:為支持校務發展,建置智慧數據平台,整合校務數據以支持決策。平台能即時提供學生學習狀況、輔導及教師精進等滿意度的分析資料,為學校制定策略提供重要依據。通過智慧平台,學校能精準追蹤學生學習狀況,並在教學策略上達成數據驅動的決策,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及學生滿意度。
五、專章-國際化行政支持系統:優化國際學習環境,營造國際化情境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識,112-113年度共辦理10次異國文化體驗活動,協助增進學生異國文化理解;完善課業輔導機制,每學期針對境外學生開設華語文能力輔導班、華語能力考試考前衝刺班等,112-113年度每學期每周開設5小時華語輔導班,協助學生加強華語文溝通能力,以能融入校園生活;落實國際化行政系統:依境外生人數比例聘任1-2位專責人員,有效提供學生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