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在112年以「深化AI智能、培育跨域人才」為發展軸心,積極推動教學創新、深化社會責任、強化產學合作與提升高教公共性,展現出轉型為人工智慧專業大學的堅定方向。以下為主要成果與亮點:
一、教學創新與學習成效提升
112年度,本校完成智慧農業、智能餐飲、碳足跡管理等跨域課程設計,並建置「雲端廚房」及「創意教學中心」,強化學生在AI與ESG領域的應用能力。
- 教學方法革新:引入專題導向學習 (PBL)、設計思考與跨領域專題實作,讓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發揮所學。
- 支持機制:推動「敏實夜未眠」課業支持計畫,建立線上線下輔導系統,使課程通過率達85%,弱勢學生休退學率降至4.8%。
- 數位學習平台:運用「敏學堂」整合線上資源,協助學生補強基礎能力,進一步銜接產業所需職能。
亮點:成功達成 AI 融入課程比率100%,超過80%學生取得AIL認證,展現AI 專業教學之全校化成果。
二、社會責任與USR實踐
本校持續深耕台三線地區,結合地方文化與產業需求,推動多元USR方案:
- 智慧農業:導入AI與IoT技術於茶葉、杭菊與草莓種植,產量提升10%,並強化品牌價值。
- 社區創生:推動「精品茶科技升級」、「食農教育 × 餐飲創新」、「碳中和平台」等計畫,支持在地產業轉型。
- 永續作為:引入節能設備與再生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展現校園與社區並進的永續實踐。
亮點:協助在地農產品產量成長10%,銷售額提升15%,帶動青年返鄉就業與社區再生。
三、產學合作與智慧校園建設
112年度持續推進智慧製造中心、智慧自駕教學場域及碳中和示範基地:
- 產業合作:攜手在地企業,共同推動智慧農業與碳中和技術移轉,協助地方產業升級。
- 學生實習:推動敏實集團海外見習,實習滿意度達90%,強化學生跨國職能。
- 智慧校園:導入AI與IoT技術,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逐步實現低碳校園願景。
亮點:以智慧校園與碳中和示範場域為核心,整合校內外資源,成為地方創新與實踐的重要支點。
四、高教公共性與校務透明
- 弱勢支持:提供學業輔導與經濟協助,保障弱勢學生就學權益。
- 校務透明:推動50項校務公開,透過IR分析精準改善教學策略,建立資料驅動的決策模式。
- 學生成長:加強職涯輔導與心理支持,提升學生適應力與幸福感。
亮點:透過數據驅動與校務公開,打造兼具透明、包容與創新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