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聖約翰科技大學113年計畫成果及亮點

一、教學創新精進 – 教學品質、數位科技、學習成效與專業證照

(一) 教學品質:112學年度本校校務追蹤評鑑全數通過,112學年度臺灣評鑑協會完成系所評鑑,休觀系、多媒系通過5年、電機系與工管系通過IEET技術教育認證(TAC),本校教學品質持續提升,113學年度起教育部解除107學年度「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查核」列管。本校113年與114年連續榮獲「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吳興祥校牧獲教育部 113年生命教育特色學校績優人員獎,全國大專院僅3校入選。

(二) 數位科技:為提升本校創新教學成效,112年除了更新電腦教室設備以例提升學習成效外,智慧科技學院建置「電動汽車電池再生系統中心」以學以致用產學接軌。再藉由數位科技導入,達到輔助教學、互動教學與創新教學三層面需求,113年度樂活設計學院建置「智慧樂齡健康教室」、「智能健康促進實訓教室」、「樂齡自然照顧訓練室」共3間,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商管學院建置業界高標準之「虛擬攝影棚」,如高階攝影機、燈光系統及直播設備等,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實作能力與作品品質。智慧科技學院建置「汽車維修保養服務產業AI客服平臺」、「智慧農業特色」專業教室、建置「5G高效能設施平台」專業實驗室,強化專業教室、跨領域課程與數位教學。

(三) 學習成效與專業證照:113年本校教師指導學生參加「2024年亞洲匹克球錦標賽公開賽」,獲女子雙打19+4.0組金牌及女子單打19+open 銀牌。112學年度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4組;開設推動問題解決導向PBL 課程33門。112 學年度競賽成果共46 件,包括1件國外競賽及45 件國內競賽。113 學年度,國內競賽成果11件,國外競賽成果2 件。開設多項學生專業證照輔導班,112 學年度共10 場,學生取得專業證照共135 張,取得證照率22.24%較111學年度12.87%,增加9.3%,113學年度接續辦理證照輔導,共取得專業證照204張。

 

二、善盡社會責任 – 永續發展、財務穩健、在地鏈結

(一) 永續發展:本校榮獲新北市113年低碳校園「銀鵝獎」認證、114年再榮獲低碳校園「金熊獎」最高認證。本校發布「2024 永續報告書」及「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年報」,培育6 位ISO14064碳盤查主導查證員及3位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電目標,本校校舍屋頂裝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總設置容量達1113.7 瓩,每年減少排放超過445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113年度回饋金達60萬。同時落實校園節能用電,113年本校用電度數共2,141,884度電費支出6,921,075元,較112年用電度數2,618,712度電費支出8,683,907元,減少476,828度;同期電費支出則較去年減少176萬多元,降幅達13%,且電費樽節130萬。

(二) 本校財務狀況穩健,具備良好的收入結構與資金運用效益可永續發展,除學雜費為主要財源外,受贈款項持續穩定成長,有效補充經費來源,促進校務發展與教學研究品質提升。過去三年來,董事及校友群體對本校捐贈支持顯著,展現高度認同與凝聚力。校友與董事於112年捐款1億9,089萬餘元,113年捐款約6,687萬餘元。本校校友會於110年7月成立「新埔之星」創投基金,委由專業經理人管理運作,並每年自投資盈餘中提撥固定金額回饋學校,作為校務發展及教學支持經費。112年度捐款116萬8,739元,113年度捐款282萬4,957元。

(三) 在地鏈結:112至113年執行「北海岸跨領域共享共創共耕基地建構以創新生活文化圈整合創生生耕計畫」,計畫執行內容包含在地關懷、產業連結,以經濟永續及其他社會實踐。113年深入北海岸淡水、三芝及金山等偏鄉社區辦理5場銀髮健身俱樂部活動;另開辦新北市社會局婦女大學1班。

三、產學合作連結 – 永續校園、創新研發、產學鏈結

(一) 永續校園:112年結合ESG 永續發展協會、新北市綠色能源產業聯盟等7間廠商締結盟約,產學攜手打造永續校園。課程融入 SDGs比例由112學年度 40% 提升至 113 學年度 97%。

(二) 創新研發:113年商管學院舉辦2024智慧商業與管理學術研討會、樂活設計學院舉辦2024民生產業與創新設計研討會、智慧科技學院舉辦2024資電技術應用暨永續環境研討會提供教師研究發表平台,教師發表論文數從112學年度發表32篇提升至113學年度發表87篇,113年度教師論文發表比112年度教師論文發表成長10%以上。

(三) 產學鏈結:112年度教師產學合作計畫17件,產學合作金額約870多萬元。開設推廣教育班方面,113年度開設淨零碳規劃管理師(iPAS)證照輔導班3班、荷重一公噸以上之堆高機操作人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班2班、室內配線乙級證照輔導班、自來水管配管丙級證照輔導班等共7班。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 弱勢學生扶助、大學社會責任

(一) 弱勢學生扶助:本校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服務原住民族學生,並透過「募款機制」結合校外企業及串聯校友資源,募款80 萬,提供大學部新生安心就學獎助學金,另為校內經濟不利的學生募款提供愛心餐券,112年至113年期間受助之經濟不利學生占比由4.2%提升至17%,共提供231位同學用餐。並透過課業輔導、就業力及社會力增能輔導等服務,持續陪伴並關心經濟弱勢學生的需要。112至113年原住民族中心辦理10場活動,促進族群理解與尊重,重視全人教育,包括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等,並獲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殊榮。

(二) 大學社會責任:112年及113年執行「北海岸跨領域共享共創共耕基地建構以創新生活文化圈整合創生生耕計畫」,計畫執行內容包含在地關懷、產業連結,以經濟永續及其他社會實踐。學校以自身特色實踐社會責任,對在地區域或社會長期耕耘貢獻,整體發展重點為「在地高齡關懷」、「聚落文化創生」及「產業連結加值」三大面向,肩負社會責任與關懷行動,專業與服務學習、關懷社區行動。113年3月發行大學社會責任年報(ISBN 978-986-6765-50-6)。114年提出「青銀接點樂活動連線」,其亮點包含在地高齡關懷、國際跨文化與世代交流及聚落文化創生產業連結加值等面向。重塑新生的淡海光譜-多層次創意青銀樂活向前行,其亮點包含提升長者走出來參與社區活動、優化社區、長期照護服務、增強照護人力資源與專業能力、推動創新與技術應用及建立長者需求與服現況的數據庫功能。

五、國際化特色 – 學海築夢、境外招生

(1) 學海築夢、學海飛颺:114年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7位同學榮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赴日本北海道照顧服務員實習,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李亯和同學榮獲學海飛颺計畫補助赴加拿大交換研修一年;113年韓國姊妹校4位同學來本校研修。

(2) 境外招生:113年與國內知名企業如亞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福麟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嘉發實業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益發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誼昌空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簽訂產學合作成立國際產學攜手合作專班,培育國內產官學三方需要的人才。「促進國際生來臺暨留臺實施計畫-國際產業人才教育專班(新型專班)」政策,本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擴大招收國際學生,從招生、課程設計到留才機制,以加速擴大方式,強化海外招生及國際產學合作。112-113年已陸續和33所國外大學締結姐妹校,38所印尼高中職及6所印尼大學簽訂MOU、與越南外語工藝高專、越南外語、技術與工藝中專、越南紅星大學、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Technology for Industries (UNETI)簽署新型專班姊妹校。113學年度業經教育部核定開設2+2新型專班,專班學生主要來自印尼大學。113 學年度有24位同學入學就讀,由合作企業提供助學金及工作實習。僑務委員會同時核定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與開南高中合作僑生產攜專班(43位現住本校宿舍)116學年度入學本校。114學年度擴大境外招生,教育部核定新南向專班2班80名(電機工程系、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預計入學64位同學,學生來源為越南、新型專班7班148名(電機系、機電動力、智慧車輛、智慧營建),預計入學151位學生來源為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