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深化大鵬展翅 :致力實務技術能力養成、鼓勵學生藉由競賽、獲致專業實務技術能力
(1)設置「極光國際競賽培訓中心」及建置13項技能競賽專業考場,培育國家級競賽選手。
(2)112年度第54屆全國技能競賽/北區分區競賽,勇奪4金3銀3銅,共22座獎牌。
(3)學生通過飛機相關專業證照人數顯著提升:112年77張;113年79張。
2. 實務增能學用接軌:深化教師實務能力、實現學用接軌
(1)聘任具實務經驗教師::訂定「敦品勵學獎助學金實施辦法」、「菁英教學計畫學生輔導實施辦法」,鼓勵學生具備優良品德與認真向學之態度。
(1)學校全體教師完成半年與專業或技術有關研習或研究之比率:112年:13.73%;113年:28.87%。
(2)聘任業界技術精湛大師或曾獲國際技能技賽獎項之教師達10位。
3. 教學精進知能深耕:深化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能力
(1)發展多層次教學,採用不同的學習活動,接受不同的學習成果。
(2)推動觀課制度:推動教師互相觀摩教學,分享教學經驗與精進教學技巧。
(3)採用創新教學教師數:112年310位;113年335位。
(4)開設互動式教學課程:112年87門;113年89門。
4. 科技素養設計思維:提升學生程式設計與AI實務能力、強化科技實務應用能力
(1)打造「AI人才教學基地」及「AI自駕載具模擬實驗場域」,以培育兼具人工智慧理論素養與跨域實務應用能力之技術人才為核心目標。
(2)推動智慧物聯網AIoT程式設計與應用教學,提供學生智慧商務流程的概念,以深入了解程式設計整合應用的重要性。
(3)萬能雄獅電競隊榮獲2024年第六屆大專盃電競錦標賽《傳說對決》冠軍與《特戰英豪》亞軍。
5. 飛修昂揚智慧製造:培植飛機修護及智慧製造菁英人才
(1)精進飛機修護與複合材料產品開發技術人才培育。
(2)精進智慧製造與智慧生產技術人才培育。
(3)2024台灣飛行機器人創新競賽或手擲機組第一名。
(4)學生取得飛機修護乙丙級證照:112年共71張;113年共79張。
6. 國際移動悅讀台灣:招收多元跨境學生、開設多樣跨界課程、開闊學生國際視野
(1)推動多元文化學習:為海外姊妹校量身打造華語及文化體驗課程。
(2)鼓勵教師移地教學:辦理海外短期研習,將課程帶至國際。
(3)國際專修部等國際學生(不含陸生)入學人數:112年度275人;113年度596人。
(4)教育部核定國際學生產學合作專班:112學年度421名;113學年度686名。
7. 社會關懷永續實踐:關注在地社區需求課題、啟迪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1)支持教師執行社會責任實踐工作提案:獎勵並表揚優秀社會責任實踐師生。
(2)推動社會實踐議題導入專業課程:設計解決社區實務問題為出發點之特色課程或專業教案
(3)獲教育部第四期(114-116)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萌芽型計畫2案;校務計畫1案)。
(4)USR-HUB計畫:桃園社區食安與低碳幸福共餐計畫。
(5)USR-HUB計畫:桃園新住民文化理解共融。
(6)USR-HUB計畫:智慧醫療病房改造升級計畫。
8. 資源共享技職扎根:深耕技職人才培育、深化與高中職社團交流
(1)辦理大學體驗營活動,讓高中職學生對於未來技職教育充滿信心。
(2)透過社團活動之交流與帶動,協助高中職學生社團活動之學習成果能更多元的展現。
(3)教師協助高中職教學:教師赴高中職校協助指導專題、辦理專業與社團展演活動等
9. 創新創業築夢踏實:建構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奠基創新實作與創業基礎
(1)開設非典創新創業課程:從創業的角度以兵棋推演(War Game)的設計方式撰寫劇本(scenario),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書本中無法獲取的隱性知識。
(2)研發成果商品化之策略及推動機制:依據師生參與國內外競賽、國際發明展、專利獲證之優秀作品,強化技術產品化之可行性,擇優具有潛力之作品進行商品化輔導與補助,逐步落實商品化及試量產補助與行銷推廣。
(3)媒介優秀作品與廠商進行技術移轉、爭取創投資金,以期創作商品化、成立新創公司與技轉後由廠商進行產品化銷售,達到學校、師生、產業三贏之目標。
10. 聚焦產學共創雙贏:推動產品創新與附加價值、協助產業人才培育
(1)建構產官學密切合作網:透過「訂單式就業學程」、「產業學院」與「產學攜手合作計畫2.0」,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同開設課程、業師協同教學及學生企業實習等,引進業界資源並協助產業培育專業人才。
(2)深化研發成果技轉及技術商品化:從企業經營角度及市場需求趨勢,進行技術研究、商品開發、技術移轉、育成創業,建立完整產學合作機制,結合廠商共同研發專利布局及技術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