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的目標– BEST:高雄的智庫(Brian)、產業的引擎(Engine)、南向的基地(South)、融合的校園(Together)
高科大的使命– WISH:全方位跨域(Whole Person)、國際移動力(International Mobility)、永續學習力(Sustainable Learning)、人本關懷(Humanity)
教育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而教師扮演重要角色。高科大致力於提升教師的研究量能與學術影響力,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高科大113共57位教師入選,排行全國大學第9名、科大第2名; 113年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63件,居全國第一,迄今累積20件績優計畫。彈性薪資延攬特殊優秀人才獲獎人數逐年增加。培養學生研究與探究能力,大專研究計畫連續兩年(112、113)通過206件,為科大第1。高科大以成就「高雄的智庫、產業的引擎、南向的基地、融合的校園」為目標,培育學生具備「全方位跨域、國際移動力、永續學習力、人本關懷」的未來希望人才。在高教深耕計畫執行的成果展現如下:
分項計畫A-教學創新精進:改變教與學思維,培育未來人才技能
-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導入一項激勵六個作法發揮效益;107至113年曾投入教學實踐研究教師佔全校25%,112至113年申請件數逐年成長,申請件數分別為137件、161件,通過件數分別為65件、63件,並且連續兩年(112、113)獲補助件數為全國第一,111年獲績優計畫件數為7件為全國第一。
- 112至113年學生專業技術證照張數累計8,820張;最近一學年度日四技畢業生畢業後一年流向調查,顯示有專業證照者在平均月收入為44,945元與學用合一程度為4.13分(5分制),無專業證照者平均月收入為42,261元與學用合一程度為3.91分,顯示具有專業證照對於提升職涯發展有正面影響。
- 學生透過大一大二實用英文分級小班教學,109學年度入學學生經歷四年學習,畢業時多益550 分以上程度的學生達82.6%。
- 引導學生適性修讀跨領域學分學程、雙主修、輔系、第二專長等跨領域學習方式,111至112學年度跨領域學習修讀人數逐年增長,跨校區選課尤為顯著,修讀人次分別為8,825、8,996人次。
- 在科技大學,以理工領域師生居多的校園裡,我們推動美感教育,舉辦多場藝文展演與工作坊,鏈結在地社區,並辦理藝術季,為師生帶來藝術人文饗宴,激發師生美學想像。
跨域教學工作坊 | 高科大藝術季-校慶音樂會 |
分項計畫B-善盡社會責任:以在地為師,孕育有溫度的永續發展人才
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近三年申請件數逐年上升,113年計167件通過,其中29案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相關所衍生,佔總通過率17.36%。
- 在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第一期到第三期總計通過18案、獲核定補助經費達1.5億,兩項數據皆為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冠。
- 近三年爭取國內USR類型之評比與獎項,連續兩年榮獲遠見雜誌「大學 USR傑出方案」產業共創楷模獎;連續三年榮獲天下雜誌「天下USR大學公民」公立技專組前五強;在我國永續發展評選指標獎項-TCSA(TCAA)臺灣永續行動獎,近四年總計榮獲 7 金 5 銀 3 銅,其中 113 年在大學組榮獲 2 金 1銀1銅的佳績,獲得金獎的計畫主軸分別為「SDGs2責任消費與生產」與「SDGs1 消除貧窮」類別,而在「SDGs17全球夥伴」更是唯一獲獎的大學,成績廣受各界肯定。
打造永安水產加工場 | 臺灣永續行動獎-【永原的記憶點】 |
分項計畫C-產學合作連結:打造前瞻共創基地,培育國際領航人才
- 進用研究型專案教師,期刊論文發表量由112年平均每人2.6篇成長至113年平均每人4篇,顯現延攬優秀之研究型教師有效提升高科大研究量能。
- 透過教師指導學生實務專題課程,搭配校內特色研究中心、實作場域等資源, 113年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通過件數為105件,連續二年通過件數科大第1。
- 透過產學傳承,大手攜小手由具產學經驗老師帶領新進教師執行產學計畫,112至113年間促成32案產學計畫。
- 高科大已培訓約50人次教師具有低碳輔導能力,為企業提供低碳化診斷服務。112至113年已輔導43家企業完成低碳化升級,顯示學校在推動產業永續發展上的強大貢獻。
- 高科大透過大南方專利優化補助提升國科會衍生專利及國際專利家族佈局,專利獲證數逐年成長;113年於頂尖大學及典範科大中華民國專利獲證數排行中,高科大專利獲證數累計1,370件,排行全國第6名、國立科大第2名。
- 學生透過實務專題課程,落實產品或技術商品化,其中《琉金歲月》 「金淨」致力於解決金紙灰燼問題,賦予廢棄物創新價值,達成循環經濟,獲113年U-start計畫85萬輔導創業金,並衍伸校園企業「金淨生技有限公司」。
- 輔導學生將創新設計構想結合TRL培育機制,成功與壽山動物園合作並補助2組學生團隊商品量產。
- 執行跨國合作教學,與THWS福茲堡科技大學World-Twin Robotics Program進行跨國合作研究,共推雙語(英德語)機器人學位學程;與HKA德國卡爾斯魯應用科技大學COIL合作課程,包含COIL協作式線上跨國學習、實驗室交換或短期見習及共同研究計畫。
校園衍生企業-金淨生技有限公司 | 與壽山動物園合作,學生團隊商品量產 |
分項計畫D-提升高教公共性:培育斜槓菁英人才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高科大回應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需求,建立「以學習取代工讀」方案,學生可以安心就學並主動規劃時間學習,112至113年投入資源挹注經文不利學生並有752位學生入學,較110至111年提升185%;鼓勵學生參與多元學習輔導方案,學生認為獎勵金對生活幫助很多,而參與增能培力方案,使學生更加投入學習與成長,學習成績也大大提升,有助強化未來就業力;持續更新高科大校務資訊公開平臺(https://public.nkust.edu.tw/),使內外部人士了解高科大的校務概況。為求適性發展,高科大設立完善原住民學生支持機制,透過個別化課業輔導計畫,成功輔導原住民學生成績通過人數自107年以來逐年成長。
增能培力學生發表 | 課業學習輔導課程 |
分項畫E-發展校務研究:發展校園生態系統,厚植大學永續力
- 運用SciVal研究評估系統數據,長期追蹤高科大SDGs論文研究表現及SDGs優勢項目,近3年分析結果顯示高科大整體論文的影響力(FWCI)逐步提升,且高科大SDGs論文在影響力(FWCI)、在高被引論文占比及引用次數等指標明顯優於非SDGs論文。顯示加碼獎勵SDGs論文的作法,獲得成效。
- 強化系所校務分析之能力,推動系所改質躍升計畫,第一期改質躍升計畫共49系所參與,有81%系所具有執行成效。
IR議題分析推動策略 | 高科大永續月《綻。永續》議題特展 |
分項計畫F-國際專章:創造國際校園,實現國際化技職教育典範大學
- 112至113年開設華語課程及專班59班,境外生修讀華語課程完成度高,高階華語課程通過率達100%。
- 建立境外學生實習及就業流程說明資訊,使境外學生了解實習課程資訊、在臺就業的流程,增強學生留臺工作意願。以113年為例,水圈學院博士班菲律賓籍學生及機械系碩士班印度籍學生,畢業後獲高科大留校任職。
境外生北港迎媽祖繞境體驗營 | 境外生布袋戲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