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美和學校財團法人美和科技大學-計畫內容

       美和科技大學第二期(112-116年)高教深耕計畫以「智慧健康照護」「居家照護」「銀髮賦能」「食品安全」為目標,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精神,配合國家發展點政策「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推動四分項計畫如下。

一、教學創新精進

  以培養中文、英文及資訊應用基礎能力為根基,輔導學生考取核心專業證照、參與競賽及產攜課程,提升實務能力。並以培育「智慧健康照護人才」、「居家照護人才」、「銀髮賦能人才」及「食品安全人才」做為課程設計與發展目標,第二期計畫將建置「智慧健康照護人才培育中心」,將智慧科技融入健康照護領域,並優化師資質量及改善生師比,激發教師創新及跨域教學模式,建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善盡社會責任

        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協助解決區域課題,促進產業永續,其內容包含:

(一) 創新跨域教學:規劃藉由護理系、社工系、資訊及數位相關通識課程,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及場域,針對銀髮長者健康政策的發展與健康,透過非醫療性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照顧,提升銀髮長者的健康信念與維護,將課程所學之專業知識帶進社區,讓銀髮賦能,達到健康促進,提高生活品質和自主照護能力。

(二) 長照健康促進:透過跨世代的合作,讓年輕人在高齡者所提供在地文化經驗與人生事業經歷等條件下擁有創業的利基,增進青年創業就業機會,進而影響高齡者對生活與生命的態度提升自我成就感以減少健康醫療問題。

(三) 鏈結在地產業:本期提出可可多元創新產品開發,連結食品安全履歷評估方案,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來龍去脈,進而提升產品購買意願。此外,盤點與分析屏東可可品牌業者所面臨之人力短缺的問題,透過媒合方式與本校簽訂跨域產學實習商店MOU或建置可可特色實習商店,朝此方向發展,培養學生未來的職場就業能力,同時解決並緩和產業面臨之人力短缺的問題,亦結合屏東在地可可小農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對屏東地區種植可可土壤殘留是否含有重金屬的食安風險,分析其來源與安全檢驗評估,讓屏東可可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四) 活化在地文化:臺灣原住民族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透過原住民文化安全議題,以原住民族文化合適性的延緩失能暨活躍老化之主軸,進行方案推動,透過原住民族健康政策的發展與健康權中文化照顧特色,藉由非醫療性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照顧,來提升原住民長者的健康信念與維護及原住民族文化永續發展。

三、產學合作連結

(一) 厚實研究能量強化產學合作

  1. 強化區域產學連結:結合校內專家與特色研發團隊之能量,協助企業申請政府資源,以降低企業之研發費用,強化產學研合作交流與培育人才。
  2. 激勵教師研發能量:藉由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爭取產學合作案件、發表國內外期刊,以及補助研發成果商品化或申請專利等機制,提高教師研發能量。

(二) 學用合一發展學校特色

  1. 食品安全:推動正確飲食與食安觀念,並辦理系列課程及活動,培養均衡飲食觀念、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剩食等環境永續概念。
  2. 銀髮賦能:透過本校「銀髮賦能人才培育中心」的智慧專業設備,結合護理、社工、觀光、餐旅等跨領域專業,培育學生成為智慧健康照護所需的專業人才,落實「銀髮賦能」目標。
  3. 擴展國際視野:建置校園友善雙語環境,透過多元文化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並提升其跨文化思維和包容力。另將積極與更多國際姊妹校建立夥伴關係,並推動產學企業合作,以構建全球化之連結網絡。

(三) 營造三創培力計畫

  1. 創新創業知能:以創新創業課程、創業實作工作坊,建立學生對創業的認知與想法,並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將創意構想實體化。
  2. 三創培力人才:因應產業變動需求,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主動思考與溝通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創業思維,引導學生將創意構想商品化。

(四) 協助特色產業發展

  1. 輔導特色產業:協助屏東社會企業、青年農民投入創新創業,及中小企業之轉型升級,運用本校食安檢驗專業協助在地食品加工廠建立安全產品管控機制。培訓種子教師具備「碳足跡分析管理師」資格,輔導企業減碳轉型,協助產業佈局淨零發展。
  2. 培育產業知能:推動產學攜手或產業學院等相關計畫,與產業共同培育人才。辨理各類之職涯講座及業界實務經驗參訪交流,使學校教育與企業界實務經驗相結合,藉增加學生實務經驗,增強就業力。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本分項推動之架構以「學生面、教師面、資訊面及全人化」為全盤規劃,持續創造友善校園與提升全人化教育,佐以獎助學金為誘因,讓學生獲取專業知識與實務能力並培養不同層面的涵養,達到全人化教育的目標:

(一) 學生面

  1.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規劃「學習力輔導」、「就業力輔導」、「領導力輔導」、「國際力輔導」四面向機制進行全方面輔導,提升學生學業表現及拓展國際視野,以輔導學習取代工讀,使學生安心就學,提升就學穩定度。
  2. 厚植向上流動能力:持續推動同儕輔導機制,作為教師的教學後備支援,亦能在同學需要時從旁協助,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及應用能力。
  3. 打造族群友善校園:本校原住民族學生數持續增加,規劃執行「原創力原創生:一站式服務」提升多元文化觀及增進族群包容。

(二) 教師面:彈性薪資制度延攬專業優秀師資或技術人員。

(三) 資訊面:逐年增加公開校務資訊內容,落實校務管理制度。

(四) 全人化:推動「健康身心體適能」與精進「德智體群美」五育方案。增進學生體能及知識力、品格教育、批判性思考、人際關係互動及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