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創新精進
(一)革新課程地圖,優化學生職涯定向
為鼓勵與推動各系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全面系統性檢視並規劃,讓學生畢業時具備目標職場所需之就業競爭力,全面推動各教學單位課程更新,為此本校教務處於112年3月30日邀請各系出席「系所科課程革新作業說明會」,會中具體討論各教學單位課程地圖之革新重點、運作細節、執行時程等,以落實系統更新及各教學單位課程盤整革新。並於112年4月19日辦理課程地圖概念與設計之分享透過重視學生學習歷程,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主及精進教學品保的學習環境,調整與盤點目前各系所之課程規劃,期達學用合一。
(二)教師教學研能精進
本校積極鼓勵教師自組專業成長社群,透過互相交流與學習,營造共學氛圍,投入面向包括教學類、研究類、實務類及工作坊等四大類別,每年依年度預算公告受理申請。同時,每學年持續辦理各項教學法精進與創新研習及工作坊,邀請專業學者及實務人士分享經驗與技巧,透過互動交流提升教師教學創新知能。為鼓勵教師投入教學創新與改善計畫,解決課堂實務問題並提升教學效能,本校每年度提供教師申請教學改革計畫的資源支持,協助教師精進課程內涵並拓展多元專業知識,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截至目前,本校112年度獎勵教師從事創新改革計畫數量共20案,並持續鼓勵教師參與國內外各領域教材、教學法研究及專業知能研習活動,強化教學品質與專業發展。
(三)國際競賽能力
本校積極爭取參與國內外各項競賽與學習機會,透過舉辦國際競賽相關講座,邀請國際裁判親自說明競賽規則與評分重點,並邀請金牌選手分享得獎經驗與實戰技巧,協助參賽學生掌握正確賽事資訊、調整備賽方向,有效提升競賽表現與獲獎機會,並促進經驗傳承。此一系列系統性培訓與輔導成果豐碩,112年已榮獲 2項特金獎、15項金牌、29項銀牌與46項銅牌 的亮眼成績,不僅展現本校對卓越教學品質的堅持與落實,也奠定在國內餐旅教育的標竿地位,並讓世界看見臺灣人才的實力與餐旅教育的發展潛能。
(四)英語學習措施
本校積極推動多元化之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學習活動,並於新生入學時辦理英文分級測驗,採適性分班教學,以提升教學成效。透過前、後測成績分析,持續掌握學生英語學習成效,逐步強化學生英語能力,並以此作為提升畢業門檻之依據。此外,學校亦致力於提供學生更多國際交流與海外學習的語言與文化體驗機會,並採購線上語言自學系統(Easy Test),協助學生自主提升語文能力。同時,針對英語學習相對弱勢的學生,也提供補救教學資源,確保學習機會均等。在各項措施推動下,學生英文能力穩步提升,學生通過各級CEFR英文能力對應之證照數量已達 373張,展現本校在語言教育與國際化發展上的積極成果。
(五)資訊素養提升
本校專注於餐旅專業技職教育,因無資訊科技或數位媒體相關科系師生協助課程數位化,因此特別延請高雄在地數位學習業界專業人才,協助培育本校自有數位學習團隊,以確保課程教材品質與教學效能。為落實數位學習認證制度,以確保數位學習品質,提升學生參與數位學習之意願,促進終身學習之實現,本校「餐飲資訊管理」課程榮獲112年度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肯定。
(六)研究中心
本年度為研究中心設置運作籌備期,確立研究中心設立相關規範與管考標準,已於112年3月通過行政會議制定「院級研究中心設置要點」及「院級研究中心評核作業要點」兩辦法,並利用講座舉辦及實地參訪等方式,讓各學院師長了解各校主題研究中心推動與營運方式,以利各院研究中心設置之意願與設立目標與任務之確立。目前已設立「觀光政策創新普拉斯+」、「永續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及「食農在地創生」等三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之設立制定目的與階段性的短中長程計畫,如主編期刊或學報之評等提升計畫、研發成果商品化與技轉、產學合作金額目標、教學創新研究成果之產出等,以利後續之評鑑,並鼓勵各院以小組經營之形式,審慎評估營運所需的資源與經營方向,凝聚共識。
二、善盡社會責任
(一)一學院一USR
為配合政府推動地方創生之策略,由各學院推動目標以概念發想階段為主,融入校務治理架構形成運作機制與場域共同研議、凝聚共識,藉由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科系盤點在地發展、產業、文化與城鄉需求議題及面臨問題瓶頸後,進而輔導級協助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全人素養和社會貢獻。各學院執行內容如下:
1.餐旅學院:以偏鄉關懷、用愛陪伴為主題,落實教育平等、關懷弱勢的理念,規劃餐旅相關課程陪伴屏東縣滿州鄉三間國小及南投縣埔里國小之學童,強化學生對永續食農教育、永續環境觀念。並於活動執行期間,盤點在地需求後,使用滿州鄉與埔里鎮在地食材及研擬特色餐酒,期以透過產品研發,提升在地產業經濟價值。
2.廚藝學院:為厚實人文社會關懷,提升社區長者身心社層面的整體福祉,師生團隊規劃樂齡香草植栽療癒課程,鏈結小港周圍之社區據點,以廚藝專業帶領高齡者進行植栽認識與餐食示範展演,透過改善長者飲食習慣及提高長者社交機會,促進長者身心健康,更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增進高齡者的「健康與福祉」。
3.觀光學院:強化課程與在地連結,推廣以永續漁業文化為底蘊的遊程,帶領學生至永安漁港了解當地文化風情、凝聚地方共識,規劃符合在地特色的體驗內容,點亮在地遊憩資源,提升旅遊服務專業,並可為深度探索社區的遊客提供多元化選擇。
4.國際學院:除建構雙語SDGs課程及教材,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外,更聯合本校廚藝學院西廚系及中廚系,與田寮古亭社區、食品公司、高市府農業局畜產科建立多元夥伴關係,藉由產業技術聯盟及交流活動,以田寮在地產銷履歷豬研發多元異國風味料理,藉此促進學校、廠商和社區產業共生共榮,達到地方創生及永續經濟發展之目標。
5.共同教育委員會:著重實踐在地連結,針對人文藝術結合歷史文化融入USR實場域調查探訪,並與魚池鄉鄉長針對培育在地觀光旅遊及產業人才與生態旅遊結合進行交流座談,期望藉由政府單位做為基地,建構大學推動社會責任之規劃與執行,共同推展地方創生及文創產業之發展。
(二)義賣餐車活動
本校邀集23家育成廠商、創業校友及各地商家進駐,舉辦以「療癒美食x創意美學x育成輔導x食農教育」為主題的文創減塑市集,含括手作愛玉體驗活動、餐車美食等具有創新及互動性的方式,吸引活動參與率,亦邀請專業師資進行餐車創業輔導,協助欲創業之對象,以提升社區創業知能,本次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高雄市社福團體做為兒童助學之用,並於活動後持續宣傳公益事業的實質成果,助於提高餐車義賣公益活動的執行成效,建立本校品牌形象,同時確保活動能夠達到促進社會參與和公益支持,落實大學責任實踐之目的。
(三)服務學習
學生社團、系學會等至偏鄉國小、財團法人等機構進行服務學習,藉由參與志願服務,關懷與瞭解弱勢團體、偏鄉學童等,培養志願服務的精神外,也可發揮自己所長,並從中累積實務經驗,實際服務與知識技能融合,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並從中體驗到為他人服務的喜悅和成就感,同時也能學習與人溝通、協作、領導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些技能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都有重大影響。於課程結合「性別平等教育」,讓學員們能夠在活動體驗中學習新的知識,建立關於性平教育的觀念,並藉由親身體驗維護公共區清潔工人的辛苦,能更直觀的感受並養成習慣,了解為何一直以來政府都在倡導「垃圾不落地」,落實社會回饋的理念。
三、產學合作連結
(一)創業鋼鐵人
透過鋼鐵人計畫,鼓勵創業校友於本校培植與孕育新創事業,提升學生面對職涯發展之應變能力及就業競爭力,媒合創業校友與學生,藉由店家技術指導及移地實地訓練,同時校方適時介入加以輔導、協助,增進學生掌握產業發展動向及趨勢之先備知識,落實創業人才孵育。
本校持續進行媒合創業校友,老新餐飲集團、等路伴手、餵口甜點、綠野香蹤及陋比咖啡等進行輔導,提供模擬創業場域,同時辦理數場創業相關課程,如:美食攝影、品牌管理、素食甜點示範教學等,並於期末辦理微型創業成果展,透過此計畫整合學生各項所學的知識與技術,結合創新與創意,演練創業實務企劃流程,並實際體現學生創業實務及開發創新商品之能力,藉由校友協助指導,已有一位學生成功於網路創建品牌【荒漠甘泉】,一位於臺南知名飯店的烘焙坊工作,未來將持續協助新創團隊發展,為餐旅產業注入新流,以達到擴大影響力及回饋地方產業貢獻,期望未來帶給臺灣餐飲產業有不一樣的視野與展望。
(二)一學院一國際組織
本校持續深化與精進一學院一組織之目標,提升學校在國際上知名度和聲譽,同時增加國際合作機會,旅遊及觀光研究協會(TTRA)、國際餐旅教育學會(ICHRIE)、亞太旅行協會(PATA)、法國Lyfe國際廚藝聯盟等,每年選派各學院之師生赴海外參與國際研討會,與各國產學業界優秀人才進行國際交流,拓展本校國際能見度。
1. 國際學院:持續與旅遊及觀光研究協會(TTRA)維持會員關係,於今年至韓國首爾參加研討會探討疫情後及少子化之國際觀光議題外,本校師生也於此次研討會口頭發表論文專題,並於亞太地區籌備單位洽談2025年於臺灣舉辦之可行性,盼能增加本校國際能見度。
2.餐旅學院:持續維持與國際餐旅教育學會 (ICHRIE) 的會員關係,積極參與該學會每年由不同會員大學主辦的國際研討會,關注全球餐旅教育趨勢與產業發展脈動。透過會議中的學術交流與實務討論,深入探討餐旅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數位科技應用、永續發展策略以及產學合作新模式,並與國內外學者、業界專家及教育機構代表建立緊密連結。並於會後,將會議所學帶回校內,轉化為教學與研究的養分,不僅強化課程內容,使其與國際標準接軌,更促進教師間的經驗分享與學術合作。
3.觀光學院:帶領觀光所研究生參與PATA Travel Mart(PTM),為亞太地區最大之旅展暨旅遊交易會,與國際買家進行交流,推廣臺灣觀光,並吸收其它國家觀光產業最新趨勢,同時促成本校與PATA實習合作機會與成立NKUHT學生分會;本校研究生亦參與青年論壇,與各國之青年交流,分享目前國家觀光發展趨勢,進而達到與國際接軌,走向國際,參與未來之目標。
4.廚藝學院:加入法國Lyfe國際廚藝聯盟主要目標為強化餐旅管理與廚藝教育的國際合作與專業交流,並提供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國際合作機會,112年選送學生至聯盟參與10周短期訓練課程,並選派教師至法國里昂及泰國曼谷參加聯盟會議及教學訓練與業界餐廳實習課程,旨在深化國際交流與教學,該課程提供聯盟學校教師們學習不同教學模式與教師們互相交流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教學技巧與專業知識,並於此次會議中倡議廚藝創新暨綠色永續研究及實踐活動,榮獲聯盟總部廚藝永續研究經費。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一)三服教育
三服教育共包含三個項目,分別為「服務精神」、「服儀端莊」及「服從紀律」,「服務精神」為推動勞作教育晨起勞掃服務,並辦理「校園與社區關懷工作坊課程」與「環境關懷與服務能力提升講座」,鍛鍊學生體能並養成同學服務的美德與勤勞的個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意義樸實負責任的生活態度與愛校惜福的校園文化;「服儀端莊」為教育學生符合餐旅業界之特性及其工作倫理與專業形象,更藉以培養同學良好生活禮儀,學習合宜得體服儀穿著,養成優雅氣質,提升職場競爭力,同學若對於制服有想法,可藉由「校園公共事務民主餐與學習活動」表達意見;「服從紀律」為學生參與「學生服務團隊研習營」、「宿舍幹部公民教育探索訓練營隊」等活動,強化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體紀律遵循,增進團隊共事、凝聚向心力,培養學生具備負責任、守紀律及重品德。
(二)校務研究
本校於112學年度第1學期起將原「校務發展中心」改為一級單位「永續發展與校務研究中心」,其下設有「校務永續發展組」及「校務策略研究組」,藉以促進全校跨單位行政效能,並強化「數位治理」行政運作系統及研析功能,為學校政策訂定及相關重要行政決策之支援。另外,善用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資源推動數位治理,配合學校中程校務發展計畫, 112年校務研究議題分析共計6案。
(1)學生生源來源分析。
(2)學生英文成績表現。
(3)學生專業證照資料蒐集現況探討。
(4)師培學生休退學原因分析。
(5)學生休退學原因。
(6)畢業生流向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