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創新精進
• 創新教學教師人數成長:採用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師人數從112年的246位提升至113年的255人。
• 修讀創新教學課程學生人次增加:修讀創新教學課程的學生人次從每學期16,000提升至20,000人次。
• SDGs 教師社群成立:學校於113年成立SDGs教師社群,鼓勵課程融入SDGs目標。
• 國考證照成果優異:
◦ 護理師考照率達78.14%,優於全國平均49.47%。
◦ 驗光師考照率達43.08%,優於全國平均22.66%。
◦ 驗光生考照率達54.55%,優於全國平均28.52%。
◦ 護理師有7人、驗光師有5人進入全國百大。
• 技術士證照取得人次成長:初步根據近三學年度校基庫統計資料,113學年度上學期學生取得中華民國技術士證照(包含乙級、丙級與單一級)的人次為93人次,其中包括乙級39人次、丙級27人次、單一級27人次。
• 證照考試報名費補助:113年補助重點專業職能證照174張,其中含乙級證照55張。
• 語文能力檢測表現:
◦ 中文CWT檢測報考人數為77位,獲證人數41位。
◦ PVQC英文檢測報考人數為436位,獲證人數198位。
◦ 通過校內中文能力測驗人數為562人。
• 實務能力檢核與訓練:口腔衛生學科於113學年施行實習前技能考試。
• 教師實務經驗提升:截至113年,36%的教師完成認列六年六個月實務經驗。
• 校外競賽表現:113年有136名學生在校外競賽中獲獎。
• 業師協同教學:113學期有20門課程引入22位業師,滿意度正在執行中。
二、 善盡社會責任
• 社區整體照顧服務:112-113年辦理了25場以健康促進為主軸的社區活動,參與民眾1,070人次,回饋意見良好。
• 美容科專業服務學習:113年美容科辦理了「校外專業服務學習-彩妝設計-鉑金婚婚紗」計畫,與龍潭在地社區合作,深受參與者與家屬肯定。
• 技職教育宣導活動:112-113年共辦理35場次技職體驗活動,計2,681人次師生參與,99.1%的國中師生回饋對技職教育有更深入了解。
• 性別平權教育推廣:112-113年性平教育中心與4所國中合作辦理35場次性別平等教育活動,計90名教師、1,143人次國中學生參與。
• 經費調整:技職教育宣導子計畫的相關預算從114年度起已從高教深耕計畫中刪除,並改由校內經費全額支應。
三、 產學合作連結
• 創新創業課程開設:112學年度起,學校入學修業科目表新增「創新創業概論」通識必修課程,幼保、健管等科也開設以創業為核心的專業必修或選修課程。
• 專利申請輔導:113年輔導多組在112年創新競賽中獲獎的師生團隊申請發明及新型專利。
• 師生創新創業活動:113年分別針對教師及學生辦理了「健康照護產業之創新與創業研習」及「美髮創業經驗分享講座」.
• 產學計畫承接:113年承接7案產學計畫,金額達213,750元.
• 專家諮詢:113年辦理43案專家諮詢,金額達310,000元.
• 專利申請:113年有3件新型專利進入審查中.
• 教師研習:113年有229人次教師參與研習,補助金額達609,333元.
四、 提升高教公共性
• 編制外專案教師比率:113學年度編制外專案教師比率高達24.14%。
• 經濟不利學生補助優化:113年調整補助制度後,每位經濟不利學生平均獲得的補助費用從2,984元/年提升至11,786元/年,此舉旨在將資源給予實際需要且有學習意願的學生。
• 原住民族學生扶助:
◦ 113年度原住民族學生總數達到624人 (校基庫數據)。
◦ 113年度受補助原住民族學生人數佔原住民族學生總數比例為20.67%,雖然較前兩年下降,但平均每人獲得的獎助金額從111年度的2,545元大幅提升至12,698元。
◦ 113年,原住民族資源中心與學務處合作,透過校務研究建立原住民休(退)學學生的輔導機制。
五、 推動校務研究
• 校務研究執行:112和113學年度,校務研究中心共執行了11項校務研究計畫 (其中2項申請展延)。
• 研究主題廣泛:研究內容涵蓋證照與國考成效、學生學習、產學合作、學生事務與輔導、利害關係人分析及專業課程。
• 新增研究項目:
◦ 113年,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學務處合作,建立原住民休(退)學學生的輔導機制。
◦ 113年,幼兒保育科透過校務研究,推動「素養導向教保員培育課程地圖計畫」。
◦ 113年,研發處透過校務研究,推動「畢業生雇主滿意度調查」。
◦ 113年,學校利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成立了跨教學單位的教師成長社群—「點亮資訊、精準傳遞」資料視覺化專業成長社群。
• 研究結論反饋:113年的校務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自主性大幅增加,且認為學校在教學成效、畢業就業、師生溝通、生活品質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教師在專業諮詢和人才培訓方面表現較好,但研發技術專利的參與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