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載入中...
第一階段計畫112年目標達成情形摘要及亮點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使命在於培育具有深厚藝術底蘊的戲曲人才,並以推廣戲曲藝術活動為己任,力求實現「以藝術提升公民素養,增進人文內涵」的崇高目標。本校第一階段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成果及亮點如下:
一、 創新教學精進
112年度創新教學精進部分,為達到學生具備應有之素養,具體措施如下:推動教師專業成長、鼓勵創新教案研發,優化教學場域及環境、建構多元課程結構及輔助戲曲教學成效支持系統,五大主軸為主要策略。
(一)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邀請故事工廠林佳鋒執行長分享表演藝術共好的價值與實踐、蘭陽劇團當家小生林祉凌團員與本校教師共同研討戲曲沙龍-穿越時空的愛恨情仇,深化教師專業探討。為鼓勵教師組成教師社群112年10月23日訂定發布「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教師社群設置及實施要點」鼓勵教師申請社群。
(二)鼓勵創新教案研發:鼓勵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建立創新教學、開發教材或教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112年共計8門課程申請創新教案獎勵,修課人數達171人,提升成效146人,課程提升達85.38%。
(三) 優化教學場域及環境:112修繕民俗技學系學習場域空間、改善空調問題,演出場館修繕及改善、更新電腦教室電腦設備共計花費4,002,827元。改善教學設備優化學習場域。
(四) 建構多元課程結構:補助各學系開設基礎、進階、專精及特色課程,112-年共計補助39門課程,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設微學分課程,邀請明師「人間國寶」王仁心(王金櫻)與陳鳳桂(小咪)進行唱念作達工作坊,曹復永老師進行京劇經典唱腔身段之專精訓練,厚植學生實務能力。
(五) 輔助戲曲教學成效支持系統:聘任優秀學生擔任教學助理,輔助課業學習,112年共53門課程獲得教學助理協助,受惠學生達915位。
二、善盡社會責任
本校肩負傳承傳統戲曲的責任,積極推動全民美感教育,並將日常學習成果與社會大眾分享,旨在豐富民眾的藝術內涵,促進社會文明的提升與國家文化的發展。以下為具體做法:
1. 湖光山色藝術季:本校規劃精采好戲演出,專任教師和業師,如:廖瓊枝、曹復永、王金櫻等知名業師全力指導學生,從實務學習中帶動課程進行,實踐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的教育精神。自112年「湖光山色藝術季」推出6齣好戲,演出13場次,如:《花田錯》、《京宴》、《小偷嘉年華》、《祭·憶》、《熙客-錯有錯/棋盤山》等,展現本校教學的硬底子功夫與表演美學。
2. 扶老攜幼計畫:落實以藝術滋養弱勢者、長者和幼者之心靈。
(1) 攜幼計畫:師生至國中小社團課程推廣表演藝術社團,服務於文山區及內湖區之國民中小學,112年參與人數達1500人,傳統藝術深耕,自幼開始。認識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表演藝術,培育文化素養,達成本校推廣文化藝術的使命。
(2) 扶老計畫: 本計畫結合服務學習課程,以表演藝術為社區提供服務,落實社會關懷。辦理海洋教育永續計畫,淨灘及社區服務,至文山特教學辦理望年會活動。藉由活動激發學生熱心助人、自我反思的作為,將自身所學透過本計畫的實施,培養自我成為有社會責任的公民,112年共計參加750人次。
3. 全民美育共享:為達到全民美育共享,京劇團演出經典製作《奪太倉》,經典再現,約600人次觀看,掀起了熱烈回響。青年劇團與民間機構、文化團體、地方政府進行合作,新編客家戲《仁者之心》共計進行25場次客家文化演出,推廣客家文化。
三、產學鏈結
本校培育專業表演藝術人才,與當代知名劇團、場館及表演藝術產業連結緊密,行之有年,策略如下:
(一)強化產學實務合作:為使學生能與業界接軌,與在地歌仔戲團緊密結合,並和趨勢文教基金會合作,讓師生能在文化舞台上演出,增加實際演出實力,以當前產業需求及發展實況為基礎,並培養在地人才,每年產學合作產值約千萬元。
(二)專業跨領與展演製作:112年推出歌仔戲版之《仲夏夜之夢》詼諧逗趣,改編莎士比亞的青春浪漫喜劇,由國寶級藝師王金櫻指導,邀請業界歌仔戲大師,與閩南語歌仔戲藝生合作,且本校師生共同演出,且首次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在大表演廳眼出,老中青三代同台飆戲,受到戲迷熱烈迴響,達到傳承的意義。
(三)國際文化藝術產業鏈結:本校112年年初參與FOCASA馬戲藝術節,與各地之馬戲好手交流,學院部與學生共計84人次參與,每日約1-2萬入園觀賞。另補助學生前往西班牙54屆布爾戈斯藝術節、與7個國家團隊共同演出表演,劇場藝術系,帶領師生前往布拉格世界舞台設計四聯展,並與布拉格藝術學院簽訂學術合作意向書,未來持續於國內國際機構進行交流。
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1. 每年擴大舉辦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112年因作業期程關係,調整為113年度4月份辦理,將邀請法國、新加坡、印尼、及國內知名學者進行研討,有效提升本校在國際戲曲藝術學術地位和能見度。
2. 協助經濟不利文化學生112年度共計補助293人次學生,補助學生校內外競賽獎勵、專業能力培養、全方位學習獎勵、證照補助獎勵,社會培力服務計畫等,總補助金額達103萬2,410元,使學生能專心學習。
3. 辦理健康法治講座及課程,融入性別平等、健康議題、統合能力等,培養全能之知識,112年度共計辦理14個主題,21場次活動,共計1026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