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建國科技大學113年計畫成果及亮點

本校定位為「專業教學應用型科技大學」,以三力(學力、實力、願力)為基磐,並以培育「術德兼修、手腦並用」及「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為教育宗旨。

配合政府推動5+2 產業創新計畫,帶動臺灣產業轉型,以「健康、綠能、自動化」之核心特色,於104 學年修正為「健康、綠能、智動化」,期能及早因應淨零排放及數位化新增之人才需求,並於107 年加入AI 人工智慧,期能以AI 為核心,建立教學特色,並落實符合產業趨勢之特色建立

目前臺灣產業發展方向與本校各學院科系培育目標高度契合,具體對應如下:

l   健康產業方面,目前台灣已走入高齡化社會,廣義的健康產業包括涵蓋醫療照護、生物醫學、生技研發、美容保健、健康食品、休閒旅遊、健康促進與運動產業等領域,對應本校生活科技學院美容系、運動健康與休閒系、觀光系等相關系所,培育之人才正好符合產業需求。

l   綠能科技產業,包括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技術、電動載具等技術應用,正與本校工程學院各系之發展方向相互呼應。

l   智慧自動化產業結合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與巨量資料分析(Big Data),推動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整合技術,廣泛支援各類產業升級,亦為本校工程學院電機工程系及設計暨管理學院各系長期投入之重點領域。

為進一步深化本校核心特色與強化學術資源整合,並因應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本校規劃設立三大專業中心,包括:「高齡運動發展中心」、「人工智慧教育中心」以及「虛實整合教學應用中心」,展現本校前瞻性與實踐力兼具之辦學策略。各中心執行成果,茲分述如下:

 

工程學院:人工智慧教育中心開發智慧居家諮商輔導對話機器人

1. 建置人工智慧教育中心,推動AI技術教育與應用推廣

本計畫建置人工智慧教育中心,輔導校內學生學習AI相關技術,並推動AI應用至校外產業。教育中心規劃個人化智能辨識演算法訓練與開發,技術涵蓋人臉辨識、情緒識別、情感分析、物件語意偵測與異常行為檢測,進一步推進認知神經科學與老人病學領域的AI診斷模型建構。成果包括完成AI證照考試輔導30位學生、AI相關作品競賽2件、AI發明專利設計1件,以及辦理校外AI推廣教育活動2場次。

2. 開發智慧醫護相關聊天機器人,推動產學合作

開發智慧醫護領域之聊天機器人系統,並結合校外廠商進一步發展後續計畫。系統整合自然語言理解與生成技術,於對話流程中建構語法與語意的確認及評估機制,應用於諮商輔導型對話機器人之設計與測試。成果包括完成1件AI相關產學合作案,強化AI技術於智慧醫護場域之應用效益。

 

生活科技學院:高齡運動中心建置計畫

1.     建置高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區,完善檢測制度

設置高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專區,檢測項目涵蓋肌肉力量、心肺有氧能力、柔軟度、平衡感及協調性等指標,並同步辦理「高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作業制訂會議」,以建立系統化之檢測作業流程。

2.     推動檢測人員專業培育,強化人力基礎

辦理「高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人員研習會」,完成30位「高齡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人員」培訓,提升實務操作知能與標準化檢測能力。

3.     促進實務應用,深入社區服務

為強化檢測人員實務經驗,執行共計50場社區長者功能性體適能檢測活動,實際協助高齡者了解身體功能狀況,並提升健康促進意識。

 

設計暨管理學院:虛實整合教學應用中心-智慧校園導覽

1.     建置XR實境場域與技術實作環境

本計畫盤點校園可用空間,建置一處10~20坪的XR實境專用場域,整合開發、示範與參訪功能,作為校內推動當代科技教育與展示的重點據點。同時,完成5組AR/VR/MR整合軟硬體設備之架設,打造功能完善之實作環境,支援虛實整合技術的教學、研究與實驗應用,提升校園科技實作能量與對外展示效益。

2.     開發智慧導覽APP與AI互動應用

本計畫開發一款以AR技術為核心之校園導覽APP,提供在校學生、準新生與外賓透過手機即可探索校園環境與資訊。初期推廣階段預計下載人次達500人。同時,導入人工智慧圖形識別與GPS定位技術,設計非即時參與的虛擬闖關遊戲,並結合校園活動(如青春護照)提供每學期1~2次互動活動,降低人力負擔,提升學生參與意願與活動趣味性。

3.     建置VR導覽系統與沉浸式體驗內容

本計畫運用VR技術建構擬真校園導覽系統,提供在校學生與參訪人員(如高中生、來賓)沉浸式體驗,增進其對學習與生活環境的理解與認同,預計體驗人次達200人。同時,結合360度全景攝影技術建置科系系館虛擬空間,開發密室逃脫型互動遊戲一款,並預留未來商業化應用之可能性,強化科技創意內容之整合能力與延展價值。